鬼真君脈訣 卷一
第一篇 脈理甚微,原非一言可盡,人病多變,又豈一脈能包。論其陰陽,別其生死,察其臟腑,觀其症候,既上中下之宜分,必寸關尺之自定。 左寸心,左關肝,火木寧無至性;右寸肺,右關脾,土金本有深情。唯兩尺為腎,水火實難分配,中間是命,左右還可同觀。三焦別上中下以相診,餘經合寸關尺而共視。 蓋部位烏容倒置,辨貴分明,而表裏何必細分,不宜拘執。雖按指以三部為法,數息便悟斷經,顧看脈以五臟為主,知臟即通治腑。察四時之節氣,春夏異於秋冬;審一日之晷時,寅卯殊于申酉。大約 逢克則凶,逢生可救,我生則緩,我克難醫 。因五行而推斷,舉一隅而可知。 弦似乎緊,澀似乎微,浮與芤相反,沉與伏寧殊。洪同實狀,弱帶濡形,辨之既清,病將安遁。故急則為痛,弦則為風,緊則為邪,緩則為虛,微則為冷,數則為熱,滑則痰多,澀則郁塞,洪為火旺,大為血幹,沉為陰寒,遲為困乏,小者氣衰,細者血涸,浮者氣升,伏者脈結,芤多失血,實多壅氣,弱者陰虧,濡是濕犯,長是正氣之和,短是邪氣之克,代為正氣之衰,革為正氣之脫,結為邪氣之搏,促為正氣之耗,動有變動之機,靜有安寧之喜。毛主火之將旺,石乃水之極沉,耎是力薄,堅乃邪深,鉤為氣血之和,躁為氣血之燥,搏擊指而有太過之虞,散去指而無可留之狀。脈嫌其絕脈,脈貴其平。既知各脈之異同,可斷諸症之常變。 ( 按:此段則是三十八訣 ) 然而診脈必須得時,要在日之平旦。按指原無異法,貴取氣之甚清,自然虛實易明,盛衰易辨矣。 按:鬼真君脈訣的第一段,大略在講脈的基本概念,分部,寸關尺定位,順逆預後、相似脈等等。 陳士鐸曰:脈理之不明也,久矣。以致看病不真,用藥寡效,是脈之精微不可不講也。然而精微出於淺近,過求乎窈杳,反致失之。此鬼真君脈訣之妙,妙在淺近,使人人易知而深入也。 又曰:脈有陰陽之不同,王叔和分七表八裏,似乎切脈之分明,不知無一脈無陰陽,非浮為陽而沉為陰,遲為陰而數為陽也。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於中消息,全在臨症明察之,心可意會,非筆墨能繪畫耳。 又曰:十二經各有脈,分十二經看之,自然玄妙入神。然而過求其精,反失其約。蓋五臟之脈,能統攝七腑,腑病治臟,臟安而腑自安。故脈訣止消言臟,而不必言腑也。 按:主要針對臟即可概括腑的範圍,五臟七腑學說則可參考石室秘錄後的雷公十七論以及外經微言 又曰:切脈以呼吸為准。一呼脈二動,一吸脈二動,為平人無病之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