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任的逐瘀湯方解與心得。



通竅活血湯
川芎
赤芍
桃仁
紅花
麝香
老蔥
生薑
紅棗
黃酒
會厭逐瘀湯
當歸
生地
赤芍
桃仁
紅花
柴胡
枳殼
甘草
桔梗
玄參
血府逐瘀湯
當歸
川芎
生地
赤芍
桃仁
紅花
柴胡
枳殼
甘草
桔梗
牛膝
膈下逐瘀湯
當歸
川芎
赤芍
桃仁
紅花
枳殼
甘草
五靈脂
延胡索
香附
牡丹皮
烏藥
少腹逐瘀湯
當歸
川芎
赤芍
五靈脂
延胡索
沒藥
蒲黃
肉桂
乾薑
小茴香
身痛逐瘀湯
當歸
川芎
桃仁
紅花
甘草
牛膝
五靈脂
香附
沒藥
地龍
羌活
秦艽



逐瘀湯方解。
以上五逐瘀湯由上而下,最後是周身。
1.     通竅活血湯主在頭面部,故治療頭面,『醫林改錯』中治療頭髮脫落,眼疼珠紅,糟鼻子,耳聾年久,白癜風,紫癜風,紫印臉,青記臉如墨,牙疳,出氣臭,婦女幹勞,男子勞病,交節病作,小兒疳積計十九條。
     方歌:
     通竅全憑好麝香,桃紅大棗老蔥薑,川芎黃酒赤芍藥,表裡通經第一方。 
2.     會厭逐瘀湯主在咽喉,故較血府逐瘀湯少川芎而多主在咽喉之玄參。
方歌:
會厭逐瘀是病源,桃紅甘桔地歸元,柴胡枳殼赤芍藥,水嗆血凝立可痊。
3.     血府逐瘀湯主在胸脅,而牛膝原方義為導血下行。故方中有桔梗,枳殼,柴胡。
方歌:
血府當歸生地桃,紅花甘草殼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勞。
4.     膈下逐瘀湯主在脅下與腹,故中下焦理氣藥的量變多。
方歌: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烏藥元胡甘,歸芎靈脂紅花殼,香附開鬱血亦安。
5.     醫林改錯中少腹逐瘀湯此方治少腹積塊疼痛,或有積塊不疼痛,或疼痛而無積塊,或少腹脹滿,或經血見時,先腰兼少腹疼痛,或粉紅兼白帶,皆能治之,效不可盡述。 更出奇者,此方種子如神,每經初見之日吃起,一連吃五副,不過四月必成胎。必須男女年雙歲,必擇單月方生子。擇月不可以初一為定準,以交節為定準。要知偶有經過二十日結胎者,切記準日期。倘月份不對生女,莫謂餘方不驗。餘用此方,效不可以指屈。
道光癸未年,直隸布政司素納公,年六十,因無子甚憂,商之於餘。余曰︰此易事耳。至六。此方更有險而不險之妙。孕婦體壯氣足,飲食不減,並無傷損,三個月前後,無故小產,常有連傷數胎者,醫書頗多,仍然議論滋陰養血、健脾養胃、安胎保胎,效方甚少。不知子宮內,先有瘀血占其地,胎至三月再長,其內無容身之地,胎病靠擠,血不能入胎胞,從旁流而下,故先見血。血既不入胎胞,胎無血養,故小產。如曾經三月前後小產,或連傷三五胎,今又懷胎,至兩個月前後,將此方服三五副,或七八副,將子宮內瘀血化淨,小兒身長有容身之地,斷不至再小產。若已經小產,將此方服三五副,以後存胎,可保無事。此方去疾,種子,安胎,盡善盡美,真良善之方也。
6.     所以少腹逐瘀湯是以下腹部為主,小茴香,肉桂等下焦理氣驅寒藥物就加入了。而減去的就是中上焦藥物(枳殼,柴胡等等),而去掉桃仁紅花推測是因為主要是以種子驅除胞中瘀血為主,桃仁紅花容易墮胎。(觀其此方更有險而不險之妙此句推測)
方歌:
少腹茴香與炒薑,元胡靈脂沒芎當,蒲黃官桂赤芍藥,種子安胎第一方。
7.     身痛逐瘀湯說:凡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總名曰痺症。明知受風寒,有溫熱發散藥不愈,云︰病在皮脈,易於為功,病在筋骨,實難見效。因不思風寒濕熱入皮膚,何處作痛。入於氣管,痛必流走;入於血管,痛不移處。如論虛弱,是因病而致虛,非因虛而致病。總滋陰,外受之邪,歸於何處?總逐風寒,去濕熱,已凝之血,更不能活。如水遇風寒,凝結成冰,冰成風寒已散。明此義,治痺症何難。古方頗多,如古方治之不效。
8.     身痛逐瘀湯由於目標在肌表肌肉而不再固定部位,故去掉生地赤芍這些較偏於收斂,不走竄的藥物,而加入秦艽,羌活這些風藥走表。
加減法中微熱加蒼朮、黃柏是針對濕熱,合二妙散之義
虛弱加黃耆則是氣虛用走竄藥物可能推不動,故補氣以行血。
方歌:
身痛逐瘀膝地龍,羌秦香附草歸芎,黃耆蒼柏量加減,要緊五靈桃沒紅。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醫師專長

《丸方緩圖久則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