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氏腸痺門的特色用藥


葉天士腸痺門的特色用藥。
腸痺門八案原文
1.張 食進脘中難下,大便氣塞不爽,腸中收痛,此為腸痺。(肺氣不開降)
大杏仁 枇杷葉 川鬱金 土栝蔞皮 山梔 香豉
2.夏(二十) 食下 脹,旬日得一更衣,腸胃皆腑,以通為用,丹溪每治腸痺,必開肺氣。 謂表裡相應治法。
杏仁 紫菀 冬葵子 桑葉 土栝蔞皮
又 腸痺開肺不效,用更衣丸三錢。 
3.吳 身重不能轉移,尻髀板著,必得撫摩少安,大便不通,小溲短少,不飢少飲,此時序濕邪,蒸郁化熱,阻於氣分,經腑氣隧皆阻,病名濕痺。
木防己(一錢) 杏仁(二錢) 川桂枝(一錢) 石膏(三錢研) 桑葉(一錢) 丹皮(一錢)
又 舌白,不渴不飢,大便經旬不解,皮膚麻癢,腹中鳴動,皆風濕化熱,阻遏氣分,諸經脈絡皆閉,昔丹溪謂腸痺,宜開肺氣以宣通,以氣通則濕熱自走,仿此論治。
杏仁 栝蔞皮 鬱金 枳殼汁 山梔 香豉 紫菀
4.沈(二五) 濕結在氣,二陽之痺,丹溪每治在肺,肺氣化,則便自通。
紫菀 杏仁 枇杷葉 土栝蔞皮 鬱金 山梔皮 枳殼汁 桔梗汁
5.蔣(三一) 肺痺,鼻淵,胸滿,目痛,便阻,用辛潤自上宣下法。
紫菀 杏仁 栝蔞皮 山梔 香豉 白蔻仁
6.董 高年瘧後,內傷食物,腑氣阻痺,濁攻腹痛,二便至今不通,診脈右部弦搏,渴思冷凍飲料,昔丹溪大小腸氣閉於下,每每開提肺竅,內經謂肺主一身氣化,天氣降,斯雲霧清,而諸竅皆為通利。若必以消食辛溫,恐胃口再傷,滋擾憂症,聖人以真氣不可破泄,老年當遵守。
紫菀 杏仁 栝蔞皮 鬱金 山梔 香豉
又 舌赤咽乾,陽明津衰。但痰多不飢不食,小溲不爽,大便尚秘,仿古人以九竅不利,鹹推胃中不和論治。
炒半夏 竹茹 枳實 花粉 橘紅 薑汁
7.葉(女) 二便不通,此陽痺,當治在肺。
紫菀 杏仁 蔞皮 鬱金 黑山梔 桔梗
威喜丸。
8.某 癉瘧肺病,未經清理,致熱邪透入營中,遂有瘀血暴下,今診舌白不渴,不能納食,大便九日不通,乃氣痺為結,宗丹溪上竅閉,則下竅不出矣。
杏仁 枇杷葉 栝蔞皮 川鬱金 香豉 苡仁
又 用手太陰藥,即思納穀,陽明氣痺無疑。
紫菀 杏仁 枇杷葉 栝蔞皮 鬱金 黑山梔

腸痺本與便閉同類,今另分一門者,欲人知腑病治臟,下病治上之法也。蓋腸痺之便閉。 較之燥屎堅結欲便不通者稍緩,故先生但開降上焦肺氣,上竅開泄,下竅自通矣。若燥 屎堅閉,則有三承氣,潤腸丸,通幽湯,及溫脾湯之類主之,然余謂便閉之症,傷寒門中,當急下之條無幾,余皆感六淫之邪,病後而成者為多,斯時胃氣未複,元氣已虛。若遽用下藥,於理難進,莫若外治之法為穩,用蜜煎導法,設不通爽,虛者間二三日再導,余見 有漸導漸去燥糞五六枚,或七八枚,直至二旬以外第七次,導去六十餘枚而愈者。此所謂下不嫌遲也。學人不可忽諸。(華玉堂)

葉氏論述的腸痺症狀:
1.  張 食進脘中難下,大便氣塞不爽,腸中收痛,此為腸痺。(肺氣不開降)
2.  夏(二十) 食下 脹,旬日得一更衣,腸胃皆腑,以通為用,丹溪每治腸痺,必開肺氣。 謂表裡相應治法。
3.  吳 身重不能轉移,尻髀板著,必得撫摩少安,大便不通,小溲短少,不飢少飲,此時序濕邪,蒸郁化熱,阻於氣分,經腑氣隧皆阻,病名濕痺。
又 舌白,不渴不飢,大便經旬不解,皮膚麻癢,腹中鳴動,皆風濕化熱,阻遏氣分,諸經脈絡皆閉,昔丹溪謂腸痺,宜開肺氣以宣通,以氣通則濕熱自走,仿此論治。
4.  沈(二五) 濕結在氣,二陽之痺,丹溪每治在肺,肺氣化,則便自通。
5.  蔣(三一) 肺痺,鼻淵,胸滿,目痛,便阻,用辛潤自上宣下法。
6.  董 高年瘧後,內傷食物,腑氣阻痺,濁攻腹痛,二便至今不通,診脈右部弦搏,渴思冷凍飲料,昔丹溪大小腸氣閉於下,每每開提肺竅,內經謂肺主一身氣化,天氣降,斯雲霧清,而諸竅皆為通利。若必以消食辛溫,恐胃口再傷,滋擾憂症,聖人以真氣不可破泄,老年當遵守。
又 舌赤咽乾,陽明津衰。但痰多不飢不食,小溲不爽,大便尚秘,仿古人以九竅不利,鹹推胃中不和論治。
7.  葉(女) 二便不通,此陽痺,當治在肺。
8.  某 癉瘧肺病,未經清理,致熱邪透入營中,遂有瘀血暴下,今診舌白不渴,不能納食,大便九日不通,乃氣痺為結,宗丹溪上竅閉,則下竅不出矣。
又 用手太陰藥,即思納穀,陽明氣痺無疑。

總結以上諸案,葉氏論述的腸痺症狀(以用藥規律明顯的列入)有食進中脘難下、大便氣塞不爽、腸中收痛、舌白、不飢不渴、大便經旬不解、皮膚癢麻、腸中鳴動、鼻淵、胸滿、目痛、便阻、腹痛、二便不通、脈右部弦搏等。
而多次出現的敘述為大便不通、二便不通、腹痛、不飢不渴、舌白、食難下(胸滿?),此應為主證。皮膚癢麻、腸鳴、鼻淵、目痛、脈右弦則為單次出現的敘述,則應為兼證或是非必出現的症狀。
可統整為大便或二便不通而腹痛、食慾低落、胸滿為主要症狀,兼見腸鳴、皮膚癢麻、鼻淵、目痛。而舌象應為舌白(症狀多有濕相,苔應為膩或厚苔),脈象特點為右弦博。

此八案的處方
1. 大杏仁 枇杷葉 川鬱金 土栝蔞皮 山梔 香豉
2. 杏仁 紫菀 冬葵子 桑葉 土栝蔞皮
又 更衣丸三錢
3. 木防己(一錢) 杏仁(二錢) 川桂枝(一錢) 石膏(三錢研) 桑葉(一錢) 丹皮(一錢)
又 杏仁 栝蔞皮 鬱金 枳殼汁 山梔 香豉 紫菀
4. 紫菀 杏仁 枇杷葉 土栝蔞皮 鬱金 山梔皮 枳殼汁 桔梗汁
5. 紫菀 杏仁 栝蔞皮 山梔 香豉 白蔻仁
6. 紫菀 杏仁 栝蔞皮 鬱金 山梔 香豉
又 炒半夏 竹茹 枳實 花粉 橘紅 薑汁
7. 紫菀 杏仁 蔞皮 鬱金 黑山梔 桔梗
又 威喜丸
8. 杏仁 枇杷葉 栝蔞皮 川鬱金 香豉 苡仁
紫菀 杏仁 枇杷葉 栝蔞皮 鬱金 黑山梔

有規律的用藥特點則以杏仁(九次)、栝蔞皮(九次)、黑山梔(七次)、紫菀(七次)、鬱金(七次)、香豉(五次)、枇杷葉(四次)、枳殼(二次)、桔梗(二次)
可看出腸痺主以杏仁、紫菀、栝蔞皮、黑山梔、鬱金為主、填入香豉、枇杷葉、枳殼、桔梗等藥物,以降氣,調氣開肺來通腸痺的用藥特色。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王清任的逐瘀湯方解與心得。

醫師專長

《丸方緩圖久則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