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朮是否解六鬱?
蒼朮是否解六鬱?
中醫師劉文法 2014/01/08
綜觀諸本草書,僅汪昂一家言其可解鬱。其《本草備要》(1683)言:「又能總解痰、火、氣、血、濕、食六鬱。」其後小字自註云:「丹溪曰諸鬱皆因傳化失常,氣不得升降,病在中焦。將欲升之,必先降之;將欲降之,必先升之。越麴丸,用蒼朮、香附,蒼朮能徑入諸經,疏泄陽明之濕,通行歛濇。香附乃陰中快氣之藥,一升一降,故鬱散而平。」此解鬱之說應是將越鞠丸整體之作用誤植為蒼朮單獨之作用。
考證諸家本草,本草備要成書前僅《景岳全書》(1624)言:「解諸鬱結。」而本草備要成書後,《本經逢原》(1695)云:「又能總解諸鬱,佐以香附快氣之藥,下氣最速,一升一降,則鬱散而氣平也。」《得配本草》(1761):「配香附,解六鬱。痰、火、氣、血、濕、熱。」《本草求真》(1769):「﹝批﹞升陽散濕,發汗除鬱。蒼朮專入脾。甘苦辛烈,氣溫無毒,雖有升陽散鬱,發汗除濕……故同香附則為散鬱而氣平;蒼朮能徑入諸經,疏泄陽明之濕,通行斂澀,香附乃陰中快氣之藥,一升一降,故鬱散而平。」觀此諸家所言,則蒼朮解鬱之說實是出於本草備要,而後諸家引用而言之,但後諸家雖言解鬱,但多是出於配伍香附理氣藥而言,非單言蒼朮單用之性。
考《丹溪治法心要‧鬱》中曰:「氣血衝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人身萬病皆生於鬱,蒼朮、川芎,總解諸鬱,隨症加入諸藥。凡鬱皆在中焦,以蒼朮、川芎,開提其氣以升之。如食在氣上,提其氣則食自降矣,余仿此。氣鬱用香附橫行胸臆間,必用童便浸,否則性燥,蒼朮下行,米泔水浸。濕鬱用赤茯苓、蒼朮、川芎、白芷。痰鬱用海石、香附、南星、薑汁、栝蔞。熱鬱用青黛、香附、蒼朮、川芎、梔子炒。血鬱用桃仁去皮、紅花、青黛、香附、川芎。食鬱用蒼朮、香附、山楂、神麯,針砂醋製七次,研極細。春加川芎;夏加苦參;秋冬加茱萸。越鞠丸解諸鬱:蒼朮、香附、川芎、神麯(炒)、梔子(炒)各等分,末之為丸。一方治氣鬱食積痰熱用:香附(一兩) 黃芩(一兩)。」
觀此段可得知丹溪認定的鬱即是一種氣血不通暢的狀態,無論氣血、痰、火、濕、食,只要阻滯氣機,便可致鬱,但丹溪所言之總解諸鬱(即氣血痰火濕食六鬱),是指越鞠丸此方而非指蒼朮單味藥之能,如丹溪自己所言,用蒼朮是鬱在中焦,濕鬱、食鬱、熱鬱雖皆有用之,但各主不同。又引汪昂著之《醫方集解》中越鞠丸方論曰:「統治六鬱,胸膈痞悶,吞酸嘔吐,飲食不消。…
吳鶴皋曰:“越鞠者,發越鞠鬱之謂也。”香附開氣鬱,蒼朮燥濕鬱,撫芎調血鬱,梔子解火鬱,神麴消食鬱。」是故蒼朮之解鬱實是解濕鬱,隔一隔二而言,頂多也是多解痰鬱食鬱,若是解六鬱則是過於誇大。而此解六鬱應是越鞠丸整體方劑作用之功效而非蒼朮單獨一味藥之功。則如於臨床上解鬱使用則應言用香附而視其致鬱之因配伍適當藥物當為較適切之說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