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雜談

    近日高雄天氣炎熱,門診上常常有病人一入診間,便說他好像中暑了,週身痠痛無力,頭暈頭重,但喝青草茶,喝飲料反而越來越不舒服。劉醫師說這個症狀有別於一般俗稱的中暑,現代人由於冷氣方便,夏天在室內仍處於舒適的溫度並不會流汗,一到室外面對高溫則毛孔大開,開始流汗,但往往沒有擦乾汗就又進入冷氣房。導致寒冷之氣使毛孔快速閉起,本來應當流出的汗發不出鬱滯在體表,進而導致的是一個陰暑的症狀,並不是一般的中暑(陽暑),病人通常在劉醫師給予一些解表發汗的藥物使病人汗發出來以後反覺通體舒暢,直呼原來中暑不見得一定要喝青草茶阿!
    以前人並無冷氣冰箱冷飲這些設備,夏天乘涼飲冰導致陰暑症狀者不少,更何況現今天氣悶熱且冷飲冷氣方便,反倒導致出現陰暑症狀的人於門診更為常見,中醫學是一門順應時令與社會文化的醫學,面對如今的社會變遷,陰暑出現的比例反而上升了。我們中醫在現代的社會,必須從古代人經驗中找尋適應現代社會文化的醫療模式。

延伸閱讀

    中醫古書《時病論》中即有提到:「長夏傷暑,有陰陽之别焉。夫陰暑之爲病,因于天氣炎蒸,納涼于深堂大廈,大扇風車得之者,是靜而得之之陰證也。其脈浮弦有力,或浮緊,頭痛惡寒,身形拘急,肢節疼痛而心煩,肌膚大熱而無汗。此爲陰寒所逼,使周身陽氣不得伸越。又有陽暑之病,緣于行旅長途,務農田野,烈日下逼得之者,是動而得之之陽證也。其脈浮洪有力,或洪數,面垢喘咳,壯熱心煩,口渴欲飲,蒸蒸自汗。此爲炎熱所蒸,使周身中外皆熱。」

    張介賓曰:「陰暑證,或在于表,或在于裏,惟富貴安逸之人多有之,總由恣情任性,不慎風寒所致也。陽暑證,惟辛苦勞役之人多有之,由乎觸冒暑熱,有勢所不容已也。然暑熱逼人者,畏而可避,可避則犯之者少;陰寒襲人者,快而莫知,莫知則犯之者多。故凡有病暑者,陽暑多不見,而陰暑居其八、九。今之人治暑者,但見發熱頭痛等證,則必曰此中暑也,而所用無非寒涼,其不達也亦甚矣。」

門診時間以及診所地址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王清任的逐瘀湯方解與心得。

醫師專長

《丸方緩圖久則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