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女科帶下證治(4)
<目錄>女科上卷\帶下
<篇名>黑帶下(四)
屬性:婦人有帶下而色黑者,甚則如黑豆汁,其氣亦腥,所謂黑帶也。夫黑帶者,乃火熱之極也,或疑火色本紅,何以成黑?謂為下寒之極或有之。殊不知火極似水,乃假象也。其症必腹中疼痛,小便時如刀刺,陰門必發腫,面色必發紅,日久必黃瘦,飲食必嫌入,口中必熱渴,飲以涼水,少覺寬快,此胃火太旺,與命門、膀胱、三焦之火合而熬煎,所以熬干而變為炭色,斷是火熱之極之變,而非少有寒氣也。此等之症,不至發狂者,全賴腎水與肺金無病,其生生不息之氣,潤心濟胃以救之耳,所以但成黑帶之症,是火結於下而不炎於上也。治法惟以洩火為主,火熱退而濕自除矣。
大黃(三錢) 白朮(五錢,土炒) 茯苓(三錢) 車前子(三錢,酒炒) 王不留行(三錢) 黃連(三錢) 梔子(三錢,炒)
知母(二錢)
石膏(五錢,
)
劉寄奴(三錢)
水煎服。一劑小便疼止而通利,二劑黑帶變為白,三劑白亦少減,再三劑全愈矣。或謂此方過於迅利,殊不知火盛之時,用不得根據違之法,譬如救火之焚,而少為遷緩,則火勢延燃,不盡不止。今用黃連、石膏、梔子、知母一派寒涼之品,入於大黃之中,則迅速掃除。而又得王不留行與劉寄奴之利濕甚急,則濕與熱俱無停住之機。佐白朮以輔土、茯苓以滲濕、車前以利水,則火退水進,便成既濟之卦矣。
\x眉批︰\x病癒後當節飲食,戒辛熱之物,調養脾土。若恃有此方,病發即服,必傷元氣矣,慎之!
\x歌括︰\x
帶下色黑氣腥膻,腹痛小便如刀穿。
胃命三焦火俱盛,火結於下未上炎。
利火大黃石膏連,白朮茯苓炒車前。
不留寄奴梔知母,火退水進黑帶減。
法按:此方帶下當有感染症或是子宮瘀血排除不盡。故可見陰門發腫、面色發紅、口渴引飲這些熱症。方中乙石膏、知母(白虎湯)、大黃、黃連(大黃黃連瀉心湯)、直折胃火,梔子清三焦火,白朮、車前子(分水神丹)、茯苓利濕,王不留行、劉寄奴利水破瘀,所以此兩者之止血是以袪瘀血來達到止血,而非直接止血,故非瘀血應該不適用。
本方其實不只清熱,還兼利濕祛瘀,但整方偏於苦寒,故眉批亦言病愈後當調養脾土。否則有苦寒敗胃之虞。
《本草新編‧劉寄奴》:劉寄奴,味苦,氣溫,無毒。入心、脾、膀胱之經。下氣,上心腹痛,下血消腫,解癰毒,滅湯火熱瘡,并治金瘡。《本草》諸書,言其能卻產後餘疾,則誤之甚者也。寄奴性善走迅,入膀胱,專能逐水。凡白濁之症,用數錢,同車前子、茯苓利水之藥服之,立時通快,是走而不守。產後氣血大虧耶,有瘀血,豈可用此迅逐之乎?夫走而不守之藥,何以能止金瘡之血。蓋寄奴非能止血,能逐血也。血欲外出,寄奴逐之,血不敢外出矣,此反治之道也。
或問:劉寄奴,以治金瘡得名,而子謂非治金瘡之藥,非好異乎?夫寄奴逐血以止血,與治金瘡之說,兩無妨也。然而以之治金瘡,未見捷效,以之治白濁,實得神效。吾疑劉寄奴當日治金瘡,或別有他藥。
《本草新編‧王不留行》:王不留行,味苦、甘,氣平,陽中之陰,無毒。主金瘡,止血逐痛,催生調經,除風痺、風症、內寒,消乳癰、背癰,下乳止衄,祛煩,尤利小便,乃利藥也。其性甚急,下行而不上行者也,凡病逆而上衝者,用之可降,故可恃之以作臣使之用也。但其性過速,宜暫而不宜久,又不可不知也。
或問王不留行止可下乳,是上亦可行之物也?不知乳不能下而下之,畢竟是下行,而非上行也。上、中焦有可下者,皆可下通,非下行於下焦,而不行於上焦也。
留言
張貼留言